發布時間:2022-12-01
海綿城市生態透水系統的發展不是一個單獨的實體,是整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部分。海綿城市的建設主要是為了解決城市內澇,熱島效應等城市的環境問題。國內海綿城市的概念于2012年提出。生態環境的破壞使更多人注意到環境日益惡化。
廣東近期的天氣也是多雨狀態,粵北地區多數出現了洪水現象。當然海綿城市的建設不能說完全能夠阻止此現象,海綿城市能夠降低內澇現象。海綿城市主要是綜合采用自然和人工對路面進行施工。
今年海棉城市建設還是在持續進行中,每個區域都是不同面積的。車陂涌兩岸生態綠地,繼續系統化全域推進。
近日,市海綿城市建設辦公室向各區各單位正式下達了《2022年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任務書》,要求今年全市建成區不少于30%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海綿城市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海綿城市的概念是使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造成的自然災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倡導城市建設與保護環境和諧結合。海綿城市生態透水地坪,實現“小雨不積水”基本沒問題,但“大雨不內澇”,單靠生態透水地坪是無法根治的。海綿城市生態透水地坪的使用是海綿城市道路交通建設的重要技術手段。這是一種快速排放路面雨水的有效方法,可以減少地表徑流,緩解內澇問題。但是,為了徹底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有必要將城市地下管道建設與雨水花園建設相結合。
上一篇:彩色防滑路面簡介